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上半年,我市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推动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支持长白山、三江、吉光3个省实验室高效运行;车身一体化压铸、高效高速电驱系统等多项成果推广应用,创新药“金蓓欣”填补国内痛风靶向治疗领域空白,长春光机所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载客量最多的市域列车和国内最新一代智能城际动车组在长春下线……
着眼巩固发展区域创新中心地位,长春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地校院企聚力攻坚机制,强化创新资源高效统筹、科技力量一体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创新的“最大增量”。
全会指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下一步发展明晰了方向。“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其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既能促进科技发展,又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孙守红表示,长春光机所长期致力于光电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近年来,长春市高度重视长春光机所科技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与应用,已构建完善的软件和硬件平台。长春光机所通过产业链纵向拓展和产业集群横向延伸,在长春市构建了光电产业发展生态,未来将聚焦光电产业的独特优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长春市双向奔赴、同向发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长春高质量发展。
“按照全会部署,净月高新区将聚焦产业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锚定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发展。”净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洪亮表示,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加快推动“四谷一小镇”、数字农业园等生态集聚平台建设,加快长春算力中心三期建设。
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年底前,建设完成长春市低空飞行服务指挥中心,实现全市空域“一中心”统管。联合亿航智能、通用机械、吉林化纤共同建设吉林省低空飞行器复合材料加工智能工厂。联合联通集团、九洲集团建设低空智联高寒地区试验场,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净月力量”。
聚焦区域协调
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振兴是全方位、各领域的振兴。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与重要引擎,更是推动全面振兴的有力举措。
长春聚焦区域协调,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全域统筹、区域协同、一体联动。着眼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持续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着眼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北湖未来科学城、永春医药城。着眼破解绿园、宽城、二道等老城区基础设施欠账、民生事业短板、空心化等问题,推动中心城区重塑功能、优化布局,激发城市空间新活力。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升级。如何让县域摆脱传统农业、初级加工等产业的“低端锁定”?长春农高区展开有效探索。“我们将充分发挥长春农高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上的平台作用,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四个农业’,加快把农高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示范高地。”长春农高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欣表示,要以万亩先进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和寒地区域育种中心建设为抓手,完善政产学研、地校院企聚力攻坚机制,总结并推广促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集成技术模式,选育主粮作物高产、抗逆的大品种、好品种,为提升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出新贡献。
公主岭市、德惠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合隆镇、范家屯镇首次跻身全国500强镇;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去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之后,今年上半年增速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令人振奋,也进一步激发出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会议中提到的“持续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内容,让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纪委书记项尚印象深刻。他表示,该所将聚焦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领域,积极打造和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东北商品粮主产区,开展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培育相关的创新性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解决东北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持续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全会指出,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是长春的自然底蕴,也是独特发展优势,必须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我市聚焦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持续推动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清洁取暖改造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电动化替代。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精心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等重大生态工程,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7%。
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蓝图,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未来面貌。“在城市规划方面,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将深化落实全会精神,以引领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为核心,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系统提升规划引领保障作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蒋旭桐表示。
“探索商文旅、农文旅、工文旅、体文旅等‘文旅+’新模式,我市全力打造城市文旅新IP,通过新民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等重要项目运营,打造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级城市文旅IP,推动长春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市文旅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红涛表示,集团将创新打造文旅融合新范式,打造“全时、全季、全要素、全产业链”文旅产业生态体系,形成多产业联动赋能的新局面,为长春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载体。”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小明表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将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重要抓手,以建设冰雪、避暑、运动、康养、美食“五个莲花山”为发展定位,打造生态高颜值、经济高质量、文化高品位、民生高福祉的大美莲花山。
以改革开放攻坚举措激发动力活力
全会指出,推动长春振兴突破,根本动力在改革、关键出路在开放,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改革攻坚,直击痛点方能破解发展梗阻——
长春聚焦阻碍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影响全面振兴的障碍、基层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生成改革方案,以14个重点改革专项为牵引,撬动475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为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实践证明改革越是向深水区挺进,越要瞄准真问题、拿出硬举措。”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车志昕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坚决按照全会部署,聚焦打赢决战之年的决胜之战,全力以赴抓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十五五”等重大规划的谋篇布局;全力以赴稳定经济运行,巩固上半年经济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力以赴构建“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老产业跑出新速度、新产业跑出加速度;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集聚新动力,奋力实现振兴突破三年攻坚和“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各项目标任务。
开放拓局,联通内外方能激活发展全局——
实施开拓国际市场“百展千企”行动,深化智慧海关、智慧口岸建设;在东北地区首开“长春至莫斯科精品周班列”;大力发展以“十大展会”为核心的展会矩阵……长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开放赋能全面振兴。
九台区委书记陈亮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培育金属材料、矿产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4个先进制造业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进出口、工业设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九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民生问题与百姓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做好就业工作,推动高质量就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的供需循环。我市实施“安心就业”提升工程,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次。开展“长聚学子•春城暖才”系列活动,高校毕业生留长7.2万人,同比增长9.7%。
翻开上半年民生“成绩单”,最动人的是人民情怀,最暖心的是民生温度。我市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建成养老服务中心44家、敬老餐厅近600家。不断破解民生“老”难题,让老年人的晚年幸福“触手可及”。朝阳区重庆街道光明社区基层治理专干刘一达深有感触,敬老餐厅没开之前,独居、高龄老人经常吃饭对付,现在不仅下楼就能吃上热饭,志愿者还能送餐入户,让老人享受便利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暖心。
夯实民生之基,厚植人民福祉。市妇联主席丛中梅表示,市妇联将继续实施“美家美妇”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升项目,把工作力量、工作方向向基层延伸,做好“家”文章,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会提出,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遍长春•情暖春城”行动,深入基层一线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房屋产权办理、保交房等一批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化解难度大的“硬骨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委始终聚焦民生关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南关区民康街道九圣祠社区党委第一书记赵月表示,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她将不断链接优质社会资源,持续优化基层创新发展模式,聚焦就业创业、养老托育、小区治理等方面,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编辑:蔡露露 复审:李春晖 终审:赵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