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由凤凰网国际智库主办,能源基金会支持的中国货运行业可持续性调查案例报告发布会于北京召开。
在会上,清华大学陆化普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货运节能减排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下是他的发言摘要。
中国“节能减排”与发达国家差距在哪里?
1:交通排放持续增长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能耗与排放的重点行业。不包括远洋和国际通运,2014年中国交通能源消费总量是4.93亿吨标煤,约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1.6%。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7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1.5%。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交通能源消费总量由3.55亿吨标煤上升到4.93亿吨,平均每年增长8.5%。由此可见,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能耗还会有较快的增长。
上图图表反映的是全球行业情况。从全球来看,运输业能耗占28%,如果不看具体数字的话,公路占比最大。排放量运输业占23%,其中公路占比也是最大的。这个图说明,一方面中国的能源消费、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耗的比重还会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无论是能耗还是排放,公路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交通能耗:柴油上升,煤炭下降
接下来是能源结构的变化。上图是1995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各类能源消费量结构图,其中柴油占29%,煤炭占30%,汽油占22%。到2014年,能源消费结构产生较大变化,柴油占52%,汽油占22%,煤油占10%。其中大幅度减少的是什么?是煤炭,大约占3%,这是一个变化的态势。中国在持续推进柴油的使用比例,当然也与货运、卡车运输总量的匀速增加直接相关。
3:六成以上交通排放来自货运
中国货运能源消耗量2014年达到3.03%,占总消耗量的62%。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75%,约占交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61%。由此可见,货运是交通排放的主要来源。
其中,公路运输是货运主要的能耗部门,而柴油是货运的主要燃料。
4 :交通节能减排的关键:货运结构调整
上图显示的是单位客运能源消耗强度和单位货运能源消耗强度。铁路分别是4.5和4.8,公路货运是14.5和18,私人小汽车单位客运能耗消耗强度为224.4。因此,结构调整才能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仅从上图就可以看出,应该大力鼓励铁路、水运的运输交通方式。
上表反映出中国货运结构的变化态势,铁路占比在迅速下滑,公路占比在迅速上升。水运占有一定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公路无论货运量还是货物的周转量和占比都呈强劲增长态势,虽然铁路运输量和周转量一直在缓慢增加,但是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货运节能减排极为不利。
如何结合地域特点,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运管道运输能力大、能耗小、污染轻、成本低的优势,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节能货物运输方式,是实现货运节能减排的重点。最近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度提高铁路的运输份额,再次强调了交通方式结构调整的方向。
5 :国际差距
上表是课题组参加课题研究的单位一起汇总的国际经验,这张表一目了然地揭示了中国和国际的差距。数据令人吃惊,比如空驶率中国高达45%,日本是27%,美国是20%—25%左右,德国最低,仅是13%。甩挂运输率中国只有1%,欧美高达80%左右。
城市配送,中国的差距也非常显著。以北京为例,中国只有7%,但是东京城市共同配送高达73%。中国物流成本占14.9%,日本占8.9%,美国是8.2%,欧洲大致是9%左右的水平。产业结构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货物运输呈现的需求特性当然会不同,成本构成也有差异,但不管怎样,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是降低物流成本。
货运节能减排,“拦路虎”是啥?
实现货运节能减排目标存在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1: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不足,限制了节能减排型运输方式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集装箱铁海多式联运,中国只占2.5%,美国竟然占到40%,欧洲占的比重也很大,是什么原因呢?其中很重要一条原因就是中国的基础设施的衔接问题。
2: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价格不合理,限制了节能减排型运输方式的发展。课题组对历年的价格变化态势做了一个总结,比如说80年代的时候,中国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价格比至少大约是10倍左右的差距,但是现在铁路与公路价格比达到1:4左右的程度,而美国是1:5至6的水平。
3:多式联运发展链条未能形成,发展水平低。中国的激励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存在不足,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制约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港口集装箱运输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铁路运力服务机制不能满足港口的需求。港口集装箱作业码头铁路设施不配套,大部分港口铁路装卸限太短,不能做到整列到发,多数港口需借公路短驳才能完成码头运输。
中国货运减排,路在何方?
课题组经过研究中国货运节能减排的现状和状态,借鉴国际经验,梳理了中国货运节能减排的总体思路。
中国货运减排思路
1:要在减总量上做一些工作,比如在产业链的布局、生产的组织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运输、半成品的移动等等环节进行优化,尽可能降低运输总量。
2:优化货运结构。不同货物运输方式的运输效率、能耗情况、排放都有非常大的差距,优化货运结构至关重要。要做到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货运的效率;建立综合的、智能化的物流平台,降低空驶率,推动首港运输。完善体系,城市里的共同配送都对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空驶率产生很大影响。
3: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多式联运。提高多式联运比例,需要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无缝衔接、零换乘。同时,改进货物装备,建立激励机制。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都有相应的有激励机制和明确的政策引领。比如阿姆斯特丹港口,对港口企业的运输方式、卡车运输都有要求,出港的货物至多占35%,从而强力推进铁路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