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城市新发展理念,推进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经开区加快建设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一、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总体统筹,强化部门联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依托区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组织协调全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成立管委会分管主任任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建立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的工作运行机制。依据长春市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分解落实20项任务,编制制定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二、强化处置能力建设
(一)完善废弃物收储运体系
开展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推进规范化、标准化收储网络建设,建立专业化收储运队伍,培育多元化市场化运营模式,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配合为原则,建立打捆压块、储存运输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的秸秆收储网络体系。全区秸秆总面积1.688万亩,为有效保障秋季秸秆综合利用,年初将秸秆综合利用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投入资金约60万。按照“先主要后次要、先重点后难点、先打捆后离田”的顺序,全力开展离田,目前已完成63%。
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体系。按照“谁生产、经营,谁回收”原则,督促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履行回收处理义务,优化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网点设置,实现回收点全域覆盖。全面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管理,对收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妥善贮存。做好回收和处理的衔接,确保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及时安全处置。
按照《经开区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要求,全区10个行政村中,除金钱、朝阳基本无耕地外,其余8个行政村均已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箱体并投入使用。本年度共约回收1600公斤农药包装废弃物,已交由第三方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深入落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运作和特许经营方法,建设经开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厂,形成“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加工-再生建筑产品”的产业链,不断提升建筑垃圾利用率,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实现建筑垃圾产业链和生态链的融合发展。
该厂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年处理建筑装修垃圾达20余万立方米,循环利用资源达15万余立方米。主要生产工艺为建筑垃圾经过人工和机器预筛分选后,中型粒料进入给料机破碎;小轻质料进入风选机处理成小型粒料;破碎处理后的建筑垃圾经筛选形成石粉和两种不同规格的粒料,可用于市政建设、管道回填等。
三、强化宣传引导
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公众参与。依托新媒体技术,采用采访报道、新闻评论、户外宣传、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构建全面立体的“无废城市”宣传教育体系;强化全民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自觉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面营造政府有效引导、企业自觉执行、公众积极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