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从制度上明确职能部门生态环保职责,有助于实现条块结合,提高治理效能

时间: 2023-11-13 11:22 来源: 中国环境
【字体: 打印

  生态环境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8家单位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何从制度之治层面上看待《意见》促进新时期生态环保工作的意义?如何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落细《意见》?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宋世明教授。

  宋世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两次获国家行政学院优秀教学一等奖。作为“国家公务员法起草小组”成员,全程参加了我国第一部公务员法的起草、修改、定稿工作。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行政。

  中国环境报:党的二十大结束后不久,《意见》很快出台,对此您如何看待?

  宋世明: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意见》使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部署得以具体化。

  近年来,虽然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但是结构性、根本性、体制性问题还没有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全独自承担、包打天下的。为有效应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各类难题,需要充分运用国家治理组织体系内外一切可运用资源。首先要“聚力”,即在源头上去资源碎片化病根,重在优化组织体系内资源配置的“基因”。《意见》的着力点在于统合整个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力量,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部门共同应对依然艰巨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

  中国环境报:如何从制度之治层面看待《意见》促进新时期生态环保工作的意义?

  宋世明:《意见》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机制建立后,又一个健全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机制创新。目前,虽然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性制度体系已相对成型,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保的积弊。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意见》出台就是为了提升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

  党政关系是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当代中国政府执行的主体结构是党政组织机构。党政双轨执行结构具有通过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制度执行力之巨大天然功能优势。《意见》就是旨在通过党的全面领导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力,使得党从思想上、法律上、体制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抓手。《意见》打破了只有生态环境部门才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固有观念,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外事变成了分内事;让相关职能部门自带压力,通过压力转化成动力,确保完成艰巨复杂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确保跨部门合力推动绿色发展。

  中国环境报:为何《意见》要求职能部门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事项?

  宋世明:从目前的部门“三定”规定看,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等规定尚不充分、不明确、不具体。即使一些法律法规中对职能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有一些规定,但也较为分散,缺乏足够的社会认知。

  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证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既需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又需要协同共治,充分调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初步形成。但需进一步从制度上明确职能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意见》的出台,有助于职能部门明确自身职责使命,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法律法规起草、规划制定、项目布局和审批时,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从源头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报:《意见》为何强调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梳理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各具体事项的牵头部门等责任?

  宋世明:我国是个超大规模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推动绿色发展责任重大艰巨,破解这些难题超过了单一条线、单一地方能力边界,必须“借力”。从央地关系结构来看,《意见》就是要上级职能部门“条”借地方政府“块”的力,以提升制度执行力。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是条块关系转换的关键力量和中枢环节,一旦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或中心工作,就会形成“块块”带着“条条”做的局面,更容易整合组织体系的各类资源提升制度执行力,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反之,一旦出现条块脱节,“条条”求着“块块”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就很难真正落地。

  这个文件充分认识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的重要性。一方面,明确省级党委政府责任。未及时制定有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的要尽快补课,及时制定完善本省责任清单。同时,也强调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力。政府梳理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各具体事项并确定牵头部门。这有助于调动“块块”的力量,实现条块结合,提高治理效能。

  中国环境报:《意见》首次提出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报告制度,对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宋世明:这种做法主要有三重意义。一是倒逼地方政府以实际的行动和业绩证明其充分执行了党和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决策。二是专题报告事项依法依规在本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便于形成社会监督,推动职能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三是便于党中央、国务院掌握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进一步优化决策。

  中国环境报:如何进一步推动职能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宋世明: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制度之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制度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制度现代化。从制度建设上推动职能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首先要为职能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提供法律依据。在法律进行立改废释时,加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将生态环保基因镶嵌在法律当中。明年部分“三定”规定即将修订,要借助此次机会,将生态环保责任科学纳入各相关职能部门“三定”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事项。

  同时,要充分调动外部力量,努力实现协同共治。最大限度地统筹国家治理体系的公共资源,整合政府各层级的资源和力量,在政府内部形成治理合力的同时,借助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调动公民、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一切积极因素,生成生态环境治理的不竭内生动力。只有制度决断者、制度执行者、执行对象激励相容,才能形成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各方阻碍,保障相关职能部门顺利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