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证】秦伟超:国际气象组织规定,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悬浮于空气中的现象,它一般会使地面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而霾则是空气中悬浮着的极小干性的微粒,由于消光原因,使整个天空变得浑浊,能见度显著降低。在城市背景下,霾的成分更加复杂,它由污染物组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等。由于灰霾的粒径较小,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PM2.5是什么
【求证】秦伟超:PM2.5,中文名为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雾霾的主要成因
【求证】秦伟超: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机动车尾气、冬季燃煤供暖、秸秆焚烧、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近日,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多地相继出现重污染天气。此次的雾霾天气波及6个省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个城市“爆表”,污染程度之重、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年少有。京津冀地区本次重污染过程中的PM2.5主要为有机组分和硝酸盐,而工业和机动车排放是此次重污染的主要来源。东北地区重污染主要源于当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导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
雾霾的几宗罪
【求证】秦伟超:雾霾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空气中各种污染物除了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外,绝大部分都将会沉降到地面,附着在地表覆盖物上,最终通过降水进入水体和土壤中,进而对农作物造成污染。
雾霾天气能见度低,使农作物呼吸作用减弱,光合作用降低,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
遇雾霾天气怎么办
【求证】秦伟超:雾霾天里,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降低雾霾对人体的伤害:
1.减少出门,停止晨练。雾天少风,空气不流通,原本悬浮在空气中的污染物,会趁机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如必须出门时,需做好自我防护,佩戴专门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等。
2.少开窗透气。在雾霾天气,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3.做好个人卫生。雾霾天由外面进入室内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时最好用温水,利于洗掉脸上的颗粒。
4.及时补充维生素D。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5.合理运动。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在室内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机能。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如蹲起、瑜伽、健美操等等。
6.少吸烟。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属于PM2.5范畴的细颗粒物,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吸烟者本身和吸入“二手烟”受众的身体健康,在这种灰霾天气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雾霾天吸烟者不论是外出还是呆在室内,都应当尽量少吸烟。
7.长时间暴露在雾霾天气中的蔬菜水果等食品,食用之前一定要用流水清洗干净,尽量减少尘埃对人体的伤害。
防霾神器之口罩
【求证】秦伟超:11月1日,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该标准,口罩的防护级别由低到高分为四级:D级、C级、B级、A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空气质量情况。例如,A级对应“严重污染”,在PM2.5浓度达500微克/立方米时使用;D级对应“中度及以下污染”,适用于PM2.5浓度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的情况。
按照该标准规定,口罩佩戴后能将吸入的PM2.5浓度降低至75微克/立方米以下,使过滤后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达到良及以上水平,才是合格的。建议出门前可以先看看空气污染状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要佩戴口罩的等级。不建议长期、超等级佩戴口罩。口罩防护效果越高,相对的呼吸阻力就越大,舒适性越差,长时间佩戴高呼吸阻力口罩会产生头晕、胸闷等不适状况,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防霾神器之空气净化器
【求证】秦伟超:除了在户外佩戴口罩防雾霾,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安放空气净化器、空气幕等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据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是短期的净化器使用,也可以改善居民的心肺健康状况。净化器干预48小时后,室内PM2.5浓度可适当降低,虽然不能达到一些厂家宣传的95%的效果,但是被实验人群的人体循环系统炎症、凝血因子和血管收缩的生物标志会有一定的下降,舒张压、收缩压、呼出气体一氧化氮也有所降低。
根据不同的原理,空气净化技术有十几种,每种都对特定类型的污染物有净化效果。比如,常见的活性炭过滤,可以吸附挥发性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如煤气热水器、暖炉运转时产生的灰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滤网过滤,可以去除0.3微米以上的细颗粒,如烟雾、灰尘、细菌;光触媒技术,可以去除甲醛、苯等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等。
如果单从防霾效果来看,选用HEPA滤网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就可以阻碍PM2.5,但是在生活中,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成分很复杂,除了人们熟知的PM2.5,还有一氧化碳、灰尘、螨虫、霉菌、甲醛等。所以要根据不同污染物,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类型。如果连续几天出现重污染天气,不适宜在完全密闭的封闭环境持续使用空气净化器,而是需要适当的开窗通风,提高空气的交换率,使新鲜空气能够进入室内进行循环。
此外在使用空气净化器时,要按照说明书定期维护、更换过滤和吸附材料,并选择适用面积的产品。
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新风净化系统,将室外的污染空气除尘净化后再输送到屋内,可以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实现室内24小时通风换气。如果家庭条件可以,不妨安装新风系统。
防霾神器之食物
【求证】秦伟超:虽然食物不能完全清除雾霾危害,但科学的饮食能减轻雾霾带来的不良后果。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颜色较浓重品种蔬菜和水果(如草莓、桑葚之类富含花青素的紫红色水果等);ω-3脂肪酸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可适当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产品的比例;可多摄入些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等。叶绿素有利于减少某些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而胡萝卜素有利于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肤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胡萝卜、南瓜、芒果、木瓜等蔬果富含胡萝卜素,菠菜、苋菜、小油菜、芥蓝等深绿色的叶菜中富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
还有那些不靠谱的“神器”
【求证】秦伟超:目前,除了防霾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等传统防霾产品外,防霾纱布、围巾、化妆品和保健品等各种“神器”也打着“防霾”的旗号在网上热销。从原理上来讲,只要是能够阻止PM2.5进入人体,产品就是有效果的。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上很多产品卖的是概念,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防霾效果。
比如防霾化妆品。PM2.5对于人体的危害主要来自呼吸系统,不管是所谓的防霾化妆品,还是普通化妆品,起到的都是隔离颗粒物与人体皮肤的作用,没有实质的差别。
而对于其他防霾防护性的产品,例如防霾窗帘、纱巾、鼻塞等产品,其原理都是将更小的细颗粒物阻挡在人的呼吸道之外,但是阻碍PM2.5的效果也因为材质等原因,效果有比较大的差异。
除了外用产品,很多内服产品也傍着“防霾”的卖点进行促销。枇杷花、罗汉果、桐桔梗、何首乌、茉莉花等各种保健类茶品都被打上了“PM2.5克星”的称号。但是保健品对于防雾霾具有效果的证据还不充足,所以不建议大家用食用保健品的方式“对抗雾霾”。